夏杏 发表于 2014-12-14 09:27:48

边三轮上跑过的岁月

边三轮上跑过的岁月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014-10-27 来源: 报刊编辑管理办


在“筷子兄弟”的微电影《父亲》中,女儿的婚礼上,已经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穿着干净的警服,开着一辆边三轮,潇洒地将女儿送到婚礼现场。从周围人的目光看,他们似乎不能理解父亲脸上的骄傲。现在也很少有人会知道,曾经,能有一辆边三轮开,是件多么威风的事情。
边三轮,即一个摩托车加一个垮斗。很多老一代的民警对此都有印象,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边三轮几乎是公安机关唯一的警车。在摩托车、轿车、面包车、跑车甚至装甲车被当作警车已经十分常见的今天,人们很难想象如今已经濒临淘汰的边三轮在当年是怎么被人们当成“宝贝”一样对待的。

破破烂烂的宝贝
 
和伟说,第一次在公安局见到边三轮的时候,有一种“我生君已老”的感觉。
1987年,和伟从昆明警校毕业后,被分配到当时的泸水县公安局六库分局工作。那是他第一次见到边三轮摩托车——尽管是一辆已经使用了四五年、破破烂烂、满是斑点、座椅的皮革都磨烂了的长江牌边三轮摩托车。“那时候大家都把它当成宝贝一样,精心护理着。”和伟说。
当时和伟21岁,按说新民警应该多磨炼磨炼打打基础,但和伟脑子转得快,身体素质也好,最重要的是,他是警校出身,学过摩托车驾驶,因此一些老民警下乡去办案的时候,就喜欢带着和伟一起去。
和伟第一次骑边三轮是跟着一个“老红军”(军人转业民警)下乡办案。“老红军”年纪大了,就只能让和伟来开车。“那时候开边三轮可跟现在骑摩托车不一样,长江牌的边三轮车把极重,每次转弯都像拖着杠铃一样。这种力气活,老同志自然是干不来的。”和伟说。那一次,他们开车跑了十几公里,路途并不远,但和伟是第一次开,很谨慎,到达村子的时候,和伟已经是满身大汗,宛如刚刚淋过暴雨一般。
“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有了路。”和伟说,在他们开边三轮的年代,就是还“没有路”的阶段。“那时候车和路都不多,不像现在柏油马路四通八达,差一点的乡村也都修建了宽阔的沙土路。”那时候的路,基本都是靠自己开车“闯”出来的。就像戏里唱的一样,穿林海,跨雪原,稍微有些平坦的草地就能让民警很高兴了。那时候的村民也会有这样的印象:听到摩托车的引擎声,但是看不到车也看不到人,然后突然“轰”的一声,就看见民警骑着边三轮从草丛里冲了出来。
和伟说,那时候,开十分钟左右,就会腰酸背痛。后来,局里又买了一辆湘江牌的边三轮。“新车的车把就轻多了,但那时候我已经调到派出所工作了。”和伟不无遗憾地说。

边三轮“勋章”

时光经过总会留下痕迹,就好像久经沙场的人身上的伤痕就如同是他们的勋章一样,边三轮上每一处破损的地方,其背后都有一段或难忘心痛,或惊险无奈的经历。
张维平印象中,边三轮出现最多的故障应该就是烧火花塞。“那时候对机械也不是很懂,现在想来应该是车子的电路有问题,或者是缸体的散热不太好。但那时候火花塞坏了也没想到这些,只知道换新的,没找出根子上的问题,开车出去经常会抛锚。”
开着边三轮出行本该是一件威风的事情,可车子抛了锚就比较难堪了。边三轮虽然只有两个位置,但那时候出行基本都是后座上坐一个,前缸上挤一个,有时候垮斗里还能再挤一个,因此最多能挤得下五个人,少的时候也有三四个。“那时候出门还得挑人啊,太胖了车上就坐不下了,人多的时候前缸上坐的是身材矮小的,不然驾驶员就看不到路了。”当时交通还不是很发达,没有“超载”的概念。张维平记得,那次他们也是四个人出门办案,本来是威风凛凛地出行,路上还热情地跟乡亲们打招呼,不过车开到一座山的半山腰时,抛锚了。
几个人下车捣鼓了半天,发现是火花塞又烧了。“车坏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找不到地方换火花塞。我们只能等有车进来再把边三轮拖出去。”张维平说。他们就坐在草堆里一边抽烟一边聊天一边等救兵。期间,不时有村民过来问,怎么车停在这不开了?他们就会说,累了,停下来休息一下。“实在不好意思说实话。”张维平说,“就好像表演魔术想变出一只猫来,结果表演到一半猫自己跑出来了。”可纸是包不住火的,两个小时后,一辆昆明牌的大货车拉粮食出去,他们就把边三轮拴在车后面,拖了出去。一路上,几个民警坐在坏掉的边三轮上被拖来甩去,路过的村民们看见了都笑,他们在后面都觉得很不好意思。
时光是有柔化效果的,如今这一段尴尬的往事已经成了张维平经常回忆起的一段经历。他经常会跟后辈们以这样的开头开始讲述:“那一次我们出去,太好笑了……”

与老友的告别

看着边三轮垮斗的挡风玻璃上大大小小的裂痕交错,宛如冰霜一般,民警们心里十分难过。
事情的经过是,那一次和伟和同事开着车出去办案,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。他们开着车在山路上,突然从路边窜出来一头牛,开车的民警一个急刹车,坐在垮斗里的人就一头狠狠地将挡风玻璃撞了个粉碎。和伟说:“当时县公安局甚至没有钱买防护装备,不过好在一个怒江军分区的朋友给了我们三个头盔。”那时候泸水县甚至找不到可以换的挡风玻璃,后来他们是用胶水和胶布把挡风玻璃拼好粘起来的。
满是裂痕的挡风玻璃令边三轮看起来更加沧桑了,引擎声也越来越重,听起来就像一个老年人沉重的呼吸声。后来和伟就被调走了,他没有看到“老朋友”最后的时光。
但张维平看到了。“有一次电源线坏掉之后,它就彻底无法发动了。”那时候县里面也开始有了修车铺,但他们却找不到匹配的电源线。边三轮就这样停在公安局的院子里,任落叶和灰尘落在上面。后来他们托人去昆明买电源线,但得到的回复是“车型太老了,现在根本找不到这个型号的配件了”。
张维平已经记不清大约过了多少时光,终于有一天,有人来跟他们说:“这辆车太老了,应该报废了。”于是就把边三轮拖走了。后来,张维平也被调走了,尽管后来各种各样的警车越来越多,但张维平没有考过驾照。
时光荏再,转眼张维平也快五十岁了。这些年来变化太大,但张维平还是喜欢老的东西。有些跟张维平同年龄的人,富裕了之后,会买一辆边三轮缅怀当年的岁月。张维平偶尔也会见到,但并不会怀念,反而觉得心酸:“现在的边三轮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,背后是高楼大厦,已完全不似当年的感觉。”闲暇的时候,张维平会看看老电影《奇袭》《铁道卫士》。他最初见到边三轮就是在这些电影里面,也只有这些被刻录下来的时光中的边三轮,依旧还充满活力,依旧还在冲锋陷阵……

123789 发表于 2014-12-14 23:01:30

:victory::victory:

挎骑兵LYG 发表于 2014-12-15 07:27:45

很感人,看了两遍。
{:5_199:}

66178部队 发表于 2014-12-15 08:57:52

{:5_183:}{:5_183:}

鸭行天下 发表于 2014-12-15 15:49:15

我一直在忧伤,总有一天,挎子会离我远去。:'(

飙车大兵 发表于 2014-12-15 17:24:00

:victory::victory:

791720540 发表于 2014-12-15 19:31:27

但凡玩儿挎子或许都有几分恋旧情节!

草根。。 发表于 2014-12-16 23:22:18

:victory: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188578768 发表于 2014-12-17 20:48:19

一不当心,差点把你当夏都了

kelvin 发表于 2014-12-19 18:52:25

为什么我等到挎子如此衰败的时候才出生:'(:'(
页: [1] 2
查看完整版本: 边三轮上跑过的岁月